
7月1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暨第二期“思政+电影”艺术工作坊在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来自电影界、新闻界、高校等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电影艺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之道。
本次活动由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省“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市电影业协会共同发起,湖南省企(事)业文联、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隆平水稻博物馆、学习强国长沙学习平台、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1家单位联合主办。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秘书长王东主持活动,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汤燕妮引导与会代表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精神。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表示,推动电影艺术发展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协同共进,关键在创新思维,思政与电影的跨界融合潜力无限,期待与省电影评论协会、长沙市电影业协会等开展深度合作,合力打造更多符合时代需求、彰显湖湘特色、引领学生发展的“光影思政课”。
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主席谢子元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谈到,“思政+电影”的创新融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为“大思政课”建设和电影事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视窗,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会上,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11位代表,分享了“思政+电影”的融合路径与方法。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获得者、湖南教育电视台编剧汤伶俐分享了获奖作品《亲启》的剧本创作体会,她表示思政元素应如“盐溶于水”般自然融入艺术表达,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隆平水稻博物馆馆长盘敏、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教部部长谢华分别分享了利用光影艺术赋能纪念馆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新闻中心党总支委员、主任记者朱麟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优秀电影在弘扬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中的独特作用。中教华影(“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团队负责人梁文娟提出要立足湖湘大地,深度挖掘并有效整合红色电影资源,助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电影思政课。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专业硕士生导师刘库结合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阐释了红色经典电影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伟伟提出,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向电影叙事中学习育人的艺术,打造具有视听美学的课堂。湖南科技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雄表示电影是思政“活教材”与价值观“调色盘”,能增强历史的可感性、精神的共鸣性。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向汉庆表示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蒋锦轩表示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从红色电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与会代表的见证下,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与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长沙市电影业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共建“电影思政课”研究基地和“电影思政课共同体”,力促构建“思政+电影”协同育人机制。据悉,三方将着力共建研究平台、特色课程、学术团队、教学资源,共同探索电影艺术发展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用思政为电影熔铸灵魂,用电影为思政传递力量。
作者:汪艳华、蒋锦轩、郝勇超、谢文迪(摄影)
责编:何佳昱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